返回首頁 | 返回本書目錄 |

 

耶利米書第十五章

 

十五19. 最後的答覆

  神斷然拒絕收回懲罰。雖然摩西和撒母耳都曾為犯罪的以色列代求而蒙應允(出三十二1114;民十四1324;申九18202529;撒上七59,十二1925),但他們至少先取得了全民的合作,這點是耶利米迄今尚無法達成的。

  14. 猶大這被神棄絕的國家,已註定為瘟疫、刀劍、饑荒、擄掠所毀滅。被殺戮的人,屍體還要受到狗類、飛鳥和其他獸類的凌辱(參十九7,三十四20),而這一切均因為瑪拿西狂熱地拜偶像所致(參:王下二十一1015,二十三26,二十四3)。

  59. 因為耶路撒冷一直不斷地背離神,祂不能再像過去一樣地施憐憫。猶大被當作一束麥子來抖動,好讓風將穀殼吹去,但這一切均是徒勞。他們雖經喪子之痛卻仍不悔改,甚至當寡婦的數目比沙更多時,他們依然我行我素(參:代下二十八6)。生過七子的婦人(意指生育眾多;參:撒上二5),因驚嚇而倒下,藉此預示猶大首都耶路撒冷未來的命運。這段經文亦使人想起基督在路加福音二十三2831所說的話。

十五1021. 先知的哀歌與神的回答

  這段耶利米的自白,讓我們得以一瞥先知的內心深處。由於先知的見證,他被同胞所疏遠,但他除了繼續對這頑梗的國家傳講神的話語之外,別無選擇。他雖然孤單寂寞、憂心如焚,但仍因內住在心中的神而歡喜快樂。

  1014. 先知澎湃的情感一下子宣洩出來,他首先默想一生的命運,然後寧願自己從未誕生。他抱怨自己雖然一生正直,卻遭到人人咒罵。鑒於他對國人嚴厲的指責,他被人如此對待並不足為奇。然而,將來災禍苦難臨到的時候,他昔日的仇敵必會急著來請他向神求情。參二十一16,三十七3,四十二161114節和上下文不太吻合,似乎是根據十七14RSV 11節作耶和華啊,就讓它如此吧AV耶和華說)。這在七十士譯本是 ~a{me{n,馬索拉經文則作 ~a{mar。公元前七世紀最好的鐵(北方的鐵)來自黑海地區。顯然猶大的軍備不足以與巴比倫軍隊相抗衡,而被擄的恥辱和悲痛亦將隨著巴比倫軍隊而來。

  1521. 在這段優美的詩歌中,耶利米表達了他雖置身喧鬧的人群中,但卻感受到強烈的孤寂。耶利米情感上的掙扎,多半來自於他不得不與神站在同一邊而和同胞對立。忠心事奉神的僕人都可能會經歷這種掙扎,尤其是像耶利米,仇敵竟然就是自己的親人(參:太十36)。在面臨屬世界或屬神的抉擇時,個人所承受的情感煎熬便取決於他敏銳的程度(參:雅四4)。當神的話語臨到耶利米時,他熱切地領受(參:結二8∼三3),但這也造成他與世人隔絕。因為內住在他心中那先知的靈,他被同胞孤立;又因為他對全民的罪,義憤填膺,他被排擠不得參加民眾的活動。耶利米在悲痛中不願相信神就像流乾的河道(河谷,18節),在酷暑之中不能提供任何河水,因為神在二13已明確指出祂是活水的泉源。神的答覆則重申一貫的基本原則──人若順服且誠心悔改,神必赦免並祝福。耶利米如果將寶貴的從下賤的當中篩選出來,即指剔除拜偶像和背棄神的渣滓,他必可再站在神面前服事祂(參:王上一2,十8)。,意即代言人,讓人想起亞倫在出埃及記四16中的任命(可能是埃及官員的頭銜)。耶利米必須將百姓帶到和他一樣的屬靈光景,而神在此亦確保祂會救贖先知脫離惡人之手。──《丁道爾聖經註釋》